第1道防线:周界防护
很难攀爬的栅栏或围墙并配置上先进的周界防范系统,是保护整个机场设施的第一道安全屏障。在早期,机场周界防护手段就是物理的高高的围墙或栅栏;后来才渐渐有越来越多的传感器技术被应用起来,逐步增强了机场周界抵抗破坏和突袭的能力。机场常用周界防范技术主要有震动光纤、辐射电缆、脉冲电子围栏、张力围栏和微波墙等。
除此之外,安全巡逻队会定期检查周界查看是否有人试图破坏周界围栏。特别是对那些敏感区域,如燃料补给站、飞机停靠站台和行李处理区,必须配备更安全的防护栏和更密集的安全检查点。所有的出入口必须有警卫站或者监控摄像机来监测。
第2道防线:确认身份——“你是谁?”
机场最重要的安全措施之一,就是检查确认每个乘客的身份。要求所有乘客必须出示带照片的身份证件,如驾照。如果是跨国旅行,必须出示护照。不过,由于每天迎接的乘客数量如此庞大,人工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这道安全防线需要借用计算机化身份证件信息管理系统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的本质是通过检查指纹、视网膜扫描和面部识别,使用复杂的计算机系统来确定乘客身份是否与身份证件一致,或者检查乘客是否属于政府确定可能是潜在的恐怖主义分子名单之列。
另外,对于所有机场工作人员,从行李处理员到安全保卫人员,在雇用之前都必须进行背景调查。所有机场工作人员都必须佩戴有照片的工作牌,上面要明确标注姓名、岗位和访问权限等信息。
第3道防线:旅客人身安全检查
所有旅客在指定的安检线通道中按顺序依次经过人身检查,防止携带危险品或违禁品。恐怖分子可能会使用各类具有攻击力的武器来制造破坏,甚至用鞋底、裤裆炸弹等爆炸装置来实施爆炸,特别是人体炸弹的猖獗盛行在全球航空业界制造了严酷的恐怖气氛。因此说,这道防线是航空安全领域最棘手、最具挑战性的一环。
当前在欧美机场主要采用的人身检查设备有金属探测仪、X射线背散射安检仪和毫米波探测仪。
金属探测器基于脉冲感应(PI)技术,典型的PI系统使用线圈,线圈一端作为发射器和接收器。PI技术发出强大的瞬时的脉冲电流通过线圈,每个脉冲产生一个尖厉的磁场,当脉冲结束时,磁场会瞬间发生极性反转和结束,导致剧烈的电脉冲。该电脉冲持续几微秒,并再产生一个电流通过线圈。该再生电流被称为反射脉冲,并且持续时间只有大约30毫秒,于是又发出另一个脉冲,如此该过程重复。典型的基于PI的金属探测器就是发送每秒大约100个脉冲,不过不同类型的金属探测器或生产厂家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范围从每秒25个脉冲到超过1000。当金属物经过金属探测器时,脉冲在金属物内产生一个相反的磁场。因为当脉冲的磁场结束时产生反射脉冲,金属物的磁场就能让反射脉冲延长作用时间。在金属探测器采样电路被设置为监视的反射脉冲长度,通过比较它预计的长度,该电路可以确定一个磁场引起的反射脉冲需要较长时间的衰减。如果反射脉冲的时间超过几微秒的时间比正常的衰退,有可能是一个金属物体干扰它。
虽然目前机场使用的金属探测器可以轻松地检测到金属制的炸弹,但是当遇到非金属材料炸弹时,这个问题就难以解决。特别是在2009年圣诞节裤裆炸弹未遂事件之后,美国政府立即下令加强机场人身安检水平,在多个机场安装了背散射X射线检查设备和毫米波人体检查设备,对登机旅客实施更严格的全身检查。